慷慨赴死戊戌六君子與戊戌變法

2018-11-10 09:08:44 來源: 新華社  

  新華社廣州11月9日電 (記者 李雄鷹) “有心殺賊,無力回天,死得其所,快哉!快哉!”1898年9月28日,譚嗣同、康廣仁、林旭、楊深秀、楊銳、劉光第6人在北京菜市口慷慨赴死,史稱戊戌六君子。持續(xù)103天的戊戌變法宣告失敗。

  譚嗣同是六君子中影響最大者,人們對他最深刻的印象是變法失敗后,有人勸他逃走,他說:“各國變法,無不從流血而成,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,此國之所以不昌也。有之,請自嗣同始!”

  譚嗣同被捕后,在獄中題壁:“望門投止思張儉,忍死須臾待杜根。我自橫刀向天笑,去留肝膽兩昆侖。”戊戌諸君子為救亡圖存凜然就義,甘愿用自己的鮮血喚醒國人,希望后輩前赴后繼、致力于救國圖存,表現了愛國志士舍身報國的英雄氣概。

  100多年前的那個變革與保守并存的時代,甲午之殤,中日簽訂《馬關條約》,西方列強侵略之下,中國被一塊塊分割為列強的“勢力范圍”,以康有為、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黨人尋找救國救民道路。

  1895年,康、梁發(fā)起的公車上書失敗后,維新派積極進行宣傳和組織活動,著書立說,介紹外國變法經驗教訓,在各地創(chuàng)辦了許多報刊、學會、學堂,為變法制造輿論,培養(yǎng)人才。維新變法運動逐漸在全國興起。

  1897年冬,德國出兵強占膠州灣,激起全國憤慨,維新變法運動迅速高漲。康有為連續(xù)上書光緒帝,指出形勢迫在眉睫,變法勢在必行。1898年1月29日,康有為上《應詔統(tǒng)籌全局折》(第六次上書),請求光緒皇帝厲行變法,指出“能變則全,不變則亡,全變則強,小變仍亡”??涤袨榈纳蠒艿焦饩w帝的肯定。

  1898年4月,康有為、梁啟超在北京發(fā)起成立保國會。6月11日,光緒帝頒布了“明定國是”詔書,變法正式開始,到9月21日慈禧太后發(fā)動政變,共103天,史稱“百日維新”??涤袨椤⒘簡⒊?、譚嗣同等維新派人士寄希望于通過光緒帝倡導學習西方,提倡科學文化,改革政治、教育制度,發(fā)展農、工、商業(yè)。

  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從一開始就百般阻撓變法,準備發(fā)動政變,光緒皇帝試圖反抗。9月5日,光緒皇帝特別給譚嗣同、劉光第、楊銳、林旭四人以四品卿銜,擔任軍機章京,加緊推行變法。9月15日,光緒召見楊銳,并授以密詔,要求楊銳與林旭、譚嗣同、劉光第等妥速籌商。9月18日深夜,譚嗣同只身前往袁世凱寓所,勸說袁帶兵入京,誅殺頑固派榮祿。袁世凱當面表示對光緒帝“忠誠”報效,同時借口須立即回到天津部署,于20日晚趕回天津,向榮祿告密,同時策劃鎮(zhèn)壓維新派。

  9月21日,慈禧太后發(fā)動政變,囚禁光緒帝,重新“訓政”,繼而大肆捉拿維新派??涤袨橐延谡兦耙蝗针x開北京到上海,并在英國人的保護下逃到香港。梁啟超則在日本人的掩護下從天津逃亡日本。9月28日,譚嗣同、楊銳、林旭、劉光第、康廣仁、楊深秀等六人被殺,時人稱之為“六君子”。其他維新派人士和參與新政及傾向變法的官員,或被囚禁,或被罷黜,或被放逐。政變之后,除京師大學堂(北京大學前身)被保留下來,其余各種新政措施全被取消?!拔煨缱兎ā毙媸?。

  戊戌變法以悲劇性的失敗告終,但是作為一次重要的政治變革,它被永遠載入史冊。戊戌六君子影響了一批又一批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后來者。


     

責任編輯: 吉政

版權聲明:凡臨汾日報、臨汾日報晚報版、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(fā)布的各類稿件,未經書面授權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(fā)布。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