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汾新聞網訊 堯都,中國文明開始的地方。此言不虛。
堯都區(qū)位于山西省中南部,地處汾河平原核心地帶,是臨汾市政治、經濟、文化和商貿中心,全區(qū)總面積1304平方公里,總人口100多萬,是山西省第一人口大區(qū)和目前臨汾市唯一的市轄區(qū)。在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,相傳4300年前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堯建都于此,素有“華夏第一都”之美譽。
帝堯,姓伊祁,名放勛,號陶唐氏,出生于古唐國(今臨汾堯都區(qū)),是上古時期部落聯(lián)盟首領。帝堯定都平陽之后,開啟并推進了以農耕為主的上古文明。帝堯劃定九州,形成中國最早格局;欽定歷法,廣鑿水井,推進農耕,用古樸的科學推動人類的進步;設立“誹謗木”“敢諫鼓”,實行禪讓,首開民主政治之先河;興辦教育,教化民眾,協(xié)和萬邦,開啟華夏文明史上“堯天舜日”美好時代。華夏民族一直將帝堯尊崇為民師帝范、文明始祖和中國國祖。
帝堯業(yè)績,翻閱《尚書》《史紀》等歷史文獻,比比皆有。司馬遷在《史記·五帝本記》中稱贊曰:“帝堯者,放勛。其仁如天,其知如神。就之如日,望之如云。富而不驕,貴而不舒?!笨鬃釉凇墩撜Z·泰伯》中也稱贊道:“大哉,堯之為君也!巍巍乎!唯天為大,唯堯則之。蕩蕩乎,民無能名焉。巍巍乎,其有成功也!煥乎,其有文章!”帝堯所創(chuàng)造的物質精神成果被后人統(tǒng)稱為堯文化,成為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之源泉。
堯都堪稱“華表誕生地”“華人故鄉(xiāng)”,享有“五千年中華文明地標”之美譽,遺存有豐富完整的堯文化旅游資源,在全國獨一無二。在大陽鎮(zhèn)北郊村遺存有堯帝陵,世稱“神林”,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墓中最為巍峨高大,現(xiàn)有赤龍壁、牌樓、唐堯橋、墓表、山門、戲臺、看樓、牌坊、獻殿、碑亭、碑廊、陵寢、雍熙堂、鼓樓、丹朱祠、娥英祠、昭明堂、鐘樓等景觀。在臨汾城南有堯廟,為紀念古帝唐堯所建,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,總建筑面積6994平方米,是一座集豐富歷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國祖廟,是中華兒女紀念堯、舜、禹三位先祖的廟宇,民間俗稱“三圣廟”,主要景觀有廣運殿、虞舜殿、大禹殿、寢宮、堯典壁廊、堯字壁廊、祭祖堂、儀門、鐘樓、鼓樓、堯井,以及“龍鳳之脈”、文物雕塑等。堯廟鎮(zhèn)伊村相傳是帝堯出生之地,現(xiàn)存有帝堯古居,景區(qū)內留有明朝萬歷年間所立的帝堯茅茨土階碑等遺跡,并于近年修復了堯帝祠、祭農壇、赤龍?zhí)?、牌坊、堯井等景觀。古時,伊村曾建有一座高大的古式牌樓,上書“帝堯故里”四個大字。
在市區(qū)西15公里處呂梁山脈的姑射山中,有仙洞溝風景名勝區(qū),仙洞溝中有自然、人文景觀48處。相傳,帝堯曾于此訪賢,邂逅鹿仙女一見鐘情,并在洞中成婚,成婚當晚對面三座山峰發(fā)出耀眼白光,恰似三支花燭,“洞房花燭”典故由此源起。
幾千年來,華夏子民敬仰堯帝,祭祀活動經久不衰。在堯都民間流傳著葬堯、帝堯嫁女、教子丹朱等許多動人的傳說故事。據(jù)史料記載,從西晉開始,每年農歷四月廿八,在堯的出生地伊村,民間一直自發(fā)舉行祭堯活動;自唐朝以來,每年正月初一在堯廟、清明節(jié)在堯帝陵均要舉行祭祀活動,并一直流傳至今。
近二十年來,堯都區(qū)依托深厚的堯文化資源,傳承與弘揚并舉,挖掘與培育并重,著力推進傳統(tǒng)文化與優(yōu)質旅游融合發(fā)展,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(qū),先后投資20億元,對堯廟、華門、堯陵、帝堯古居等景區(qū)進行大規(guī)模開發(fā)建設,初步形成了“一核一帶兩翼三園”的文化旅游發(fā)展格局,使“華夏第一都”煥發(fā)出勃勃生機。
今年6月11日,正值農歷四月廿八帝堯誕辰之日,堯都區(qū)在新落成的堯帝陵景區(qū)祭祀廣場舉行了2018首屆全球華人祭拜堯帝大典。其時專家學者、宗親代表、商界精英云集,有社會各界群眾萬余人參加祭拜活動。此次祭拜大典的高潮部分在樂舞告祭環(huán)節(jié),由《序禮》《大章》《花祭》《龍祭》四個主題舞段組成,為“單舞章聯(lián)珠結構”?!缎蚨Y》舞段,通過至誠至虔地呈現(xiàn)“三獻”儀軌,表達天下炎黃子孫懷祖歸宗、根系龍庭、敬奉心香的血脈之情;《大章》舞段,背景音樂變換轉乘,極具華夏文明色彩的擊缶之聲、雷鼓之音,頻頻響起,舞臺之上,擁有先秦之時的帝王禮儀舞蹈“八佾舞”的舞者,隨著鼓點音樂開始舞動。莊嚴威儀,有板有眼表現(xiàn)出肅穆高敬的氛圍,讓人們進入對祭祀嚴陣以待、束發(fā)理冠的觀禮、行禮、敬禮的狀態(tài)。通過對“文以昭德”的文舞和“武以象功”的武舞進行現(xiàn)代演繹,表達出環(huán)宇之內,唯我盛世中華國家大治、繁榮昌盛的文化蘊涵;《花祭》舞段,著重展現(xiàn)堯帝發(fā)現(xiàn)二十四節(jié)氣,為部落百姓、華夏人民所帶來的便利和福祉,人們?yōu)橹璧纲濏?。舞蹈秉承漢唐樂舞祭祀堯帝的禮制形態(tài),融入今人對“中華第一祭典”的現(xiàn)代解讀和文化詮釋,通過花朵及楊柳的變幻進行現(xiàn)代演繹,生發(fā)出一個飄逸、空靈、祭禮性的“四季花舞段”,表現(xiàn)堯帝的圣德如春風化雨,滋育萬物生命生長的蓬勃氣象及百姓安居樂業(yè)的繁榮景象;《龍祭》舞段,是整個樂舞告祭的高潮和結尾?;頌槌帻埖膱虻郾P旋淡淡煙霧之中,巨龍騰空,萬民舉燈,多面大鼓齊敲、千盞龍燈和侍女百盞香爐的炫彩演繹相映生輝,表達出“美麗中國、繁榮昌盛、人民幸?!钡拿篮脠D景。
樂舞吿祭是祭拜堯帝大典中最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,延承漢唐樂舞祭祀堯帝之禮制形態(tài),將《禮記》中的禮儀和祭祀舞蹈中“八佾舞”“儺舞”等單元素,融入今人對“中華第一祭典”的現(xiàn)代解讀和文化詮釋,禮的恢宏莊嚴、儀的大氣磅礴、舞的華美多彩、蹈的行云流水,表現(xiàn)出堯帝以文德治天下,造福萬世的高天厚德。
2018首屆全球華人祭拜堯帝大典,充分展示了堯文化豐富的歷史內涵和不凡的當代價值,展示了堯都良好形象和美好發(fā)展前景,搭起了讓堯都走向世界、讓世界了解堯都的平臺,奏響了堯都兒女傳承帝堯遺風、譜寫堯都發(fā)展嶄新華章的最強音。(李永秀 李森)
責任編輯: 吉政